有些人看起来很健康、活力十足,但只要天气一变化或病菌流行期间,就容易感冒、生病,虽然不是什么大病,却代表「免疫力不足」的警讯,而在平时最常出现的2种免疫力不足的症状,一个是「过敏」,另一个则是「腹泻」或是「便秘」。
这些症状看起来好像很轻微、也不太会影响日常生活,但持续好几个星期的症状,等于让自己的免疫力一直在「不足」的状态,免疫系统没有力气去抵抗病菌,只要一遇到比较强的病菌,就容易入侵我们的身体、造成生病。
所以在平常的时候,就应该养好自己的免疫力,遇到病菌的时候才有足够的能力对抗,只要出现免疫力不足的症状,就要特别注意。而免疫力的根源是来自「肠道」的健康,一方面是因为人体有70%的免疫细胞都在肠道定居,二方面是许多疾病的病原菌会黏附到肠道细胞上,所以只要肠道不健康、清除不了这些坏菌,身体就会生病。
而要清除坏菌,最好的方法就是让「益生菌」变多,因为益生菌同样喜欢黏附在肠道细胞上,只要肠道细胞上的益生菌数量多,坏菌自然就少了;再加上益生菌本身就会产生一些抗菌物质,自然就能赶跑坏菌,打造健康、平衡有力的免疫系统。
免疫力不足的2种症状
过敏:打喷嚏、皮肤痒、夜咳、气喘、眼睛痒。
腹泻/便秘:消化不良,腹泻、便秘交替出现。
过敏吃哪种益生菌?
提到过敏,大家一定会想到「LP菌」,而LP菌是指副干酪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其中还有LCW23的菌种,是台湾自己研究、从胃肠道分离出来的菌种;耐高温、耐胃酸,比较容易达到肠道。
在双盲的人体实验中,5~18岁的青少年在服用LCW23菌之后,4周就有将近50%的人感觉症状明显改善,12周后更有95%的人觉得症状改善;因为可以减少发炎反应,让过敏不要那么频繁、严重。
另一种常见的益生菌则是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 LGG),主要是针对皮肤过敏来改善。如果要服用的话,菌株数量至少要20亿以上,可以加强菌种在体内定殖的能力。
肠道问题吃哪种益生菌?
俗称A菌的嗜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可以对抗幽门杆菌、沙门杆菌及宋内氏杆菌等造成肠胃感染、发炎,甚至致癌的细菌,同时会分泌乳酸让肠道保持弱酸性、减低坏菌入侵。
不过A菌比较难承受胃酸、胆碱的破坏,所以建议可以选择「孢子性乳酸菌」,又称作「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因为这类菌丛的细胞壁比较厚,能够抵挡胃酸跟胆碱,比较能顺利到达小肠。
A菌是最常见的保健的肠道益生菌,不过只吃A菌,会因为种类太过单一,造成菌种无法在肠道内待太久,同时配合木寡醣、水溶性膳食纤维等益生菌的「食物(益生元)」一起吃,会让菌丛更容易常驻在肠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