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已经是一个广受重视的问题;毕竟,癌症已经是人类的主要死因之一。而最近几年,用干细胞来抗癌、治疗癌症,更是受到许多人的注目。
干细胞是活细胞,它能不能加强我们的身体机能,进而帮助抵御癌症?另一方面,干细胞如此活跃,它进入人体后会不会倒打一耙,变成癌细胞或者助攻癌症生长?
干细胞能够替换或修复身体受损的细胞,在慢性病如糖尿病、肝硬化、慢性创伤、自身免疫病等具有治疗作用。
实际上,干细胞在治疗癌症方面也已经取得了大量突破:
干细胞治疗癌症的临床试验
在美国 clinicaltrial.org 网站注册的干细胞治疗癌症的临床试验有23项,所治疗的癌症包括:卵巢癌、前列腺癌、头颈癌、结直肠癌等。
在不久的将来,干细胞在癌症治疗方面也将会成为干细胞临床应用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干细胞治疗癌症的研究
2017年8月,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发表了一项重磅研究,采用能感知变化的干细胞来输送药物,从而杀伤转移的癌细胞。这为干细胞作为抗癌利器再次奠定了科学基础。
该研究团队对干细胞进行了基因工程改造——植入了启动子。当细胞感受外界压力时该启动子启动,将抗癌药物5-氟胞嘧啶转化成活性状态。随后,他们将这些干细胞注射到乳腺肿瘤已转移至肺部的小鼠体内,次日开始向这些小鼠体内注射5-氟胞嘧啶,治疗持续了7天。
结果发现,试验小鼠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似(对照组接受同种治疗,并且干细胞能够不断表达胞嘧啶脱氧酶基因,但干细胞未经过基因工程改造),但两者之间存在一个重要的区别——细胞持续产生的酶会导致小鼠肺组织损伤,而注射经改造的干细胞的小鼠则未出现这种现象,这意味着经基因工程改造的干细胞能够精确定位肿瘤并且不伤害健康组织。
到目前为止,该研究团队已经进行了临床前动物试验,证明了该疗法有效且安全,他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在人类中开展研究。针对这项技术,他们还申请了专利,并计划推向商业化。
在目前的研究证据下,外源输入人体的干细胞不仅不会促进癌症生长,而且还有显著的抑制癌症作用。在这个研究团队所发表的研究论文中指出:
干细胞中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SV-TK)可提高抗病毒药物更昔洛韦(GCV)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敏感性。此外,HSV-TK/GCV系统的“旁观者效应”还可以放大治疗效果。
何谓旁观者效应呢?即不仅杀死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已经转染的肿瘤细胞,而且可引起临近未转染的肿瘤细胞死亡,其机制是通过细胞间的缝隙连接将毒性代谢产物从转染的肿瘤细胞中转移到相临的肿瘤细胞或者通过血管凋亡抑制肿瘤生长。
利用以上原理,研究小组将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转入人脐带干细胞,注射入乳腺癌小鼠模型。干细胞会在肿瘤部位表达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的表达产物会促进抗癌药物更昔洛韦的癌症治疗作用。
利用先进的分子影像技术监测干细胞对乳腺癌的治疗效果,结果发现,干细胞本身具有抗肿瘤作用,加用更昔洛韦能更进一步通过“旁观者效应”加强抑制癌症的作用。
干细胞如何发挥抑癌作用
首先,干细胞有一个很特殊的本领,能够感受到身体内炎症部位释放的信号,并迁移过去。这个特征被称为归巢。就像是孙悟空的千里眼顺风耳一样,干细胞能够感知到远处的炎症信号,定向迁移过去。所有的癌症,由于过快的生长,都会在局部组织产生炎症反应。因此,干细胞能够定向迁移到癌症部位。
其次,干细胞能够高效表达外源的治疗性基因,如上面论文中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
利用这些干细胞的以上两个特性,科学家把干细胞作为战车,携带抗癌药物到癌症部位,对癌症实现精准治疗,即提高治疗效率,又减少癌症治疗副作用。
干细胞抗癌的展望
干细胞在抗癌领域已被研究多年,并且被认为在癌症靶向治疗中十分具有前景。干细胞与生俱来地倾向于向恶性位点迁移,这些特性也使得它们能够有效传递抗肿瘤药物,也有望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优良载体。
而目前,已经有药厂成功将含有大量干细胞的胎盘制成胶囊,虽然因为是以健康食品的方式来作产销测试,不能宣传抗癌的疗效;但已经不少人透过这个胶囊成功抗癌;小编日后会再来好好聊一下着个「健康食品」,或着,你也可以加我们的微信号:a66147959先来了解一下!
我们并非提供医疗建议或治疗,纯属知识经验分享;有任何疾病仍以医疗从业人员治疗为主,营养补充为辅